辦學團體

仁愛堂為香港六大慈善機構之一,自30年代開始建立診所,贈醫施藥,並展開救貧賑災的工作。為配合社會的發展及需要,於1977年註冊為非牟利慈善團體,積極拓展各項服務計劃,為市民提供社會福利、教育、醫療、康體、環保及社會企業等服務,服務單位超過110個,遍佈香港、九龍、新界、離島各區,受惠的人數及對象與日俱增,可說是與廣大市民的福祉和休閒生活息息相關。仁愛堂不斷開拓新服務,這正好反映堂徽之含義 -- 用鑰匙開啟善心之門。

學校簡史

本校創辦人陳日新先生 MBE, JP為紀念妻子陳黃淑芳女士,捐資仁愛堂,向政府申辦津貼中學。一九八五年,仁愛堂陳黃淑芳紀念中學誕生,座落屯門旺賢街,成為仁愛堂主辦的首間文法中學。創校初期開設小學部及中學部,共同使用校舍,至一九九一年最後一屆小學畢業生為止。踏入千禧年代,本校配合教育改革不斷尋求突破,課程及設施持續更新,與時並進,為本區青少年提供優質的中學教育。

辦學宗旨

本校辦學宗旨以「仁愛」為本,秉承校訓「禮義廉恥」的精神,提供優質教育,讓學生在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五育得到全面發展,並鼓勵學生發揮所長,追求卓越,力臻至善,致力培育他們成為良好公民,將所學貢獻社會。

校訓

禮 義 廉 恥

我們的願景

學生具有陳黃人四大素質:
 

Creative  富於創意
Well-rounded    發展全面
Self-regulated  自律自主
Far-seeing   具備視野

我們的使命

1. 我們培養學生具備多角度思考的能力,並「富於創意」。
  • 營造閱讀氛圍,讓學生從閱讀中學習,提升溝通、學業及智能發展所需的基本語文能力;在理解和詮釋閱讀內容的過程中培養思維能力;
  • 引入特色校本課程,激發學生探索不同學習領域的熱情;
  • 推動STEAM教育,於課程內融入相關元素,增強學生綜合和應用跨學科的知識與技能的能力,以解決真實問題;提升學生創造、協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,發揮創新方面的潛能。
 
2. 我們提供寬廣而均衡的課程,幫助學生「發展全面」、追求卓越。
  • 重視學生學業表現,透過提供多元的課程及教學設計,提升學術水平。
  • 提供不同的課程和學習機會,讓學生認識自我,提高自省能力和建立自信,促進品格發展。
  • 舉辦全方位的課外活動,讓學生在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各方面有全面而具個性的發展。
 
3. 我們建構校本學與教的策略,裝備學生「自律自主」、終身學習的能力。
  • 提供多元的訓練,讓學生學習自我管理及提升責任感,培養自律精神。
  • 推行校本自主學習課程,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、能力及技巧;
  • 透過跨學科的專題研習及探究活動,學生可主動建構知識,發揮自主學習精神,培養共通能力及待人接物態度,加強應用資訊科技於學習的能力。
 
4. 我們善用不同的資源,讓學生擴闊眼界及「具備視野」。
  • 創造不同的經驗學習機會,讓學生跳出自己的舒適圈,勇於嘗試新事物。
  • 鼓勵及組織學生參與社區活動及比賽,認識及關心社會,發揮潛能。
  • 舉辦不同類型的境外學習及學術交流活動,擴闊學生眼界,裝備他們面對未來的挑戰。